我國科學家制備出單層石墨烯納米帶

2019-03-29 15:22  瀏覽:  

從天津大學了解到,該校封偉教授團隊通過含氟自由基切割單壁碳納米管,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制備出單層石墨烯納米帶,所申請的國際專利也于近日獲得授權。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通過一步法獲得單層石墨烯納米帶,其作為原電池正極材料能量密度較進口產品可提升30%。

氟化碳是目前世界上理論能量密度最高的原電池固態(tài)正極材料。封偉告訴記者,西方發(fā)達國家一直將高能量氟化碳制備視為核心技術,嚴禁技術輸出和公開交流。“目前國內廣泛使用的氟化碳材料主要依賴國外進口,嚴重制約了我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和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”

不過,受自身結構限制,當前國際主流的氟化碳材料也有痛點——它難以實現“能量密度高”和“功率密度高”的兼顧。2008年,封偉團隊率先提出開發(fā)具有獨特結構的新型氟化碳材料,以實現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“雙高”。歷經十余年攻關,團隊顛覆了現有的基于石墨烯六元環(huán)結構的共價型氟碳結構,在國際上率先研制出兼具高電壓和高容量的結構型氟化碳材料。經實驗室實測,這一新材料能量密度達到2738Wh/kg,比國外同類產品高30%,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同時,它能在超大放電電流條件下穩(wěn)定工作。據測算,其成本相比進口材料能大幅度降低。“這標志著我們突破了發(fā)達國家長達數十年的技術封鎖。”封偉說。

目前,團隊已經實現了新型氟化碳材料的穩(wěn)定小批量生產。

免責聲明: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、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,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,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。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,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、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,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。
相關推薦
2021年預測儲能鋰電池行業(yè)發(fā)展迎來重大利好

2021年預測儲能鋰電池行業(yè)發(fā)展迎來重大利好

2021年鋰電池新能源行業(yè)“?!鞭D乾坤可期。鋰電池的火熱就不用多說了,鋰電池在傳統(tǒng)領域主要應用于數碼產品,在新興領域主要用于動力電池、儲能領域。電池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仍然被各大機構長期看好,可以預見,2021年電池新能源行業(yè)多個細分行業(yè)將迎來高成長發(fā)展新機遇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:我們一定要考慮新的電池,鈉離子電池就是首選

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:我們一定要考慮新的電池,鈉離子電池就是首選

目前,在鈉離子電池基礎研究、技術開發(fā)和產業(yè)化推進速度等方面,中國企業(yè)都處在國際領先地位。中國有機會引領鈉離子電池技術發(fā)展趨勢,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鈉離子電池產業(yè)化。
科學家利用弱電解質鍵讓鋰金屬電池在低溫下更好地運行

科學家利用弱電解質鍵讓鋰金屬電池在低溫下更好地運行

了探索更具應用前景的鋰電池,許多研究團隊已將目光放到了基于純鋰的金屬陽極方案,而不是當前普遍采用的混合材料。同時為了攻克在低溫下性能不佳的缺點,該領域的科學家們也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。比如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(UCSD)的研究團隊,就依靠電解質中的弱鍵,釋放了鋰金屬電池在寒冷條件下的空前性能。
俄羅斯開發(fā)用體溫轉化為能量的充電技術

俄羅斯開發(fā)用體溫轉化為能量的充電技術

全世界都在開發(fā)把體溫轉化為能量的充電技術。俄羅斯也不例外。莫斯科電子技術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種能夠把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材料,將來可以直接在手上或背部為便攜式小裝置充電。相關研究發(fā)表在《可持續(xù)性》雜志上。
大連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應用于微型儲能器件和自供電集成系統(tǒng)

大連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應用于微型儲能器件和自供電集成系統(tǒng)

近日,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忠?guī)泩F隊與劉生忠團隊合作,開發(fā)出一種多功能的水系MXene印刷油墨,并基于該油墨打印出微型超級電容器、鋰離子微型電池和全柔性自供電壓力傳感系統(tǒng)。相關研究成果發(fā)表在《先進材料》上。

推薦閱讀

熱文

Copyright © 能源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