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|能源行業(yè)產品大典 與我互動 在線投稿
掃描關注能源界官方微信

滾動新聞:

當前位置:首頁 > 一帶一路

海關總署出臺《推進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大通關合作行動計劃(2018—2020年)》

2018-01-30  來源:中國一帶一路網      海關總署  一帶一路  互聯互通   

近年來,海關以促進“五通”為目標,同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積極開展大通關合作,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大通關效率不斷提高。為落實國家推進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有關部署,充分發(fā)揮大通關合作在促進“一帶一路”設施聯通和貿易暢通中的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,進一步提升沿線貿易安全和便利水平,海關總署制定出臺《推進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大通關合作行動計劃(2018—2020年)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計劃》),推進“關通天下”,為“一帶一路”建成和平之路、繁榮之路、開放之路、創(chuàng)新之路、文明之路作出新的貢獻。

《行動計劃》聚焦大通關合作這一主題,推出17條具體措施,以“信息互換、監(jiān)管互認、執(zhí)法互助”為重點,提出建立適應沿線國家貿易投資需求、適應新技術發(fā)展的高水平大通關國際合作機制。內容涵蓋機制銜接、貿易便利和安全、科技創(chuàng)新、能力建設、國內環(huán)境、口岸開放等多個領域,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:

一是深化大通關合作機制銜接。落實“一帶一路”倡議與沿線國家發(fā)展戰(zhàn)略對接有關部署安排,加強與周邊國家海關、沿線重點國家和地區(qū)海關的合作,實現與沿線貿易量大、政局穩(wěn)定國家的海關合作文件全覆蓋。推動建立“一帶一路”海關協調聯絡機制,開展溝通協調、經驗分享,形成參與度高的“一帶一路”國家海關合作圈,同時推進亞歐會議(ASEM)框架下“互聯互通—海關過境安排”等項目合作,建立我國與中東歐國家海關合作機制。

二是推動貿易便利和安全合作。貿易便利方面重點推動八項合作:推動《1975年國際公路運輸公約》(TIR公約)實施,促進“陸上絲綢之路”聯通;出臺“一帶一路”重點港口海關合作計劃,推動“海上絲綢之路”聯通;支持濱海國際運輸走廊等項目落地,打造“冰上絲綢之路”;支持拓展貨運航線網絡和增開國際客運航線,助力“空中絲綢之路”建設;制定跨境電商海關監(jiān)管標準框架,加快“網上絲綢之路”建設;推動“關鐵通”合作倡議實施,深化中歐班列通關便利化合作;推動沿線“經認證的經營者”(AEO)國際互認合作,力爭2020年完成與沿線所有已建立AEO制度且有意愿與我合作國家的互認;推廣實施“綠色通道”“一地兩檢”“聯合監(jiān)管”“信任通道”等通關模式創(chuàng)新,深化邊境互聯互通合作。貿易安全方面重點針對涉恐涉爆、武器槍械、毒品、有害生物及其制品、瀕危動植物及制品、污染環(huán)境的廢物原料等非傳統安全因素推動兩個層面合作:在防控層面推動風險管理情報合作,開展風險信息共享、風險聯合研判以及情報交流合作;在執(zhí)法層面開展聯合執(zhí)法、聯合行動以及多層次執(zhí)法互助合作。

三是積極營造良好的合作環(huán)境。進一步改善國內大通關環(huán)境,提升沿線口岸開放水平,支持“一帶一路”綜合試驗區(qū)、跨境經濟合作區(qū)、中哈物流基地等“一帶一路”開放平臺建設,完善海關特殊監(jiān)管區(qū)域布局,深化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,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營造更加便捷高效的通關環(huán)境。加強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科技創(chuàng)新、能力建設合作,建設“一帶一路”海關信息互換和共享服務平臺,到2020年實現與沿線主要國家“單一窗口”互聯互通,依托中國海關“智慧大學”建立“一帶一路”海關能力建設學院,開設“一帶一路”海關e課堂,營造沿線國家積極參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大通關建設的良好氛圍。

繼續(xù)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