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沙芙蓉儲能電站:國內電網側首座全室內、容量最大的電池儲能電站

2019-04-25 12:21  來源:儲能資訊  瀏覽:  

由國網湖南電科院主持調試的長沙芙蓉儲能電站23日正式并網投運,這是我國首個室內布置且容量最大、功能最全面毫秒級響應的電池儲能系統(tǒng),標志著湖南省儲能電站建設邁上了新臺階。

4月23日,湖南長沙電池儲能電站一期示范工程芙蓉26MW/52MWh站正式并入電網運行,這座位于長沙市中心的國內最大全室內鋼結構儲能電站順利并網,為長沙電池儲能一期示范工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。

作為新一代電網設備,儲能電站就如同一個超大容量的“充電寶”。電網中引入儲能環(huán)節(jié)后,可以有效地消除晝夜峰谷差,平滑負荷。不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電力設備,降低供電成本,還可以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應用,或作為提高系統(tǒng)運行穩(wěn)定性、調整頻率、補償負荷波動的一種手段。芙蓉儲能電站順利并網,將有效緩解核心城區(qū)供電卡脖子難題,提升長沙電網調峰水平,促進省內新能源及祁韶直流的消納,同時也是國網湖南電力推進“三型兩網”建設的重要舉措。

01調峰調頻,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

長沙芙蓉儲能電站是目前國內電網側首座全室內、容量最大的電池儲能電站。它擔負著解決長沙中心城區(qū)電網調峰需求的重任,該站的建成投運,能有效提升我國首條大規(guī)模輸送清潔能源的±800千伏祁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輸送能力,在夏季高峰期來臨之際,為湖南電網安全經濟穩(wěn)定運行提供有力保障。

02當前最大規(guī)模電網側儲能電站

在用地緊張的市中心建設一座全國當前最大規(guī)模電網側儲能電站——長沙芙蓉儲能電站,對電站設計及站內運行控制均提出了空前挑戰(zhàn)。芙蓉站采用全室內、立體化、分層次的設計模式,使整座儲能電站占地面積僅需993.81平方米,單位MWh占地面積僅為常規(guī)儲能單位MWh占地面積的1/6。

03全數(shù)字化方案

長園深瑞為儲能電站保駕護航

芙蓉站配備長園深瑞PRS-3000儲能電站監(jiān)控及能量管理系統(tǒng),基于61850實現(xiàn)全站智能化控制,AGC隨動時延從3秒提升到1.5秒內。同時系統(tǒng)更實現(xiàn)了儲能電站的實時“問診”,針對全站展開SOC維護、診斷預警、全景分析等多維度能量管理,為儲能電站持續(xù)高效穩(wěn)定運行保駕護航。

據(jù)介紹,為保證芙蓉儲能電站的高質量投運,湖南電科院派出專業(yè)技術骨干組建服務隊,制定了一套全過程技術監(jiān)督方案,全程參與電池等儲能設備的駐廠監(jiān)造、出廠聯(lián)調、交接驗收、單體調試、分系統(tǒng)調試及系統(tǒng)調試,嚴格把控設備性能與調試質量。服務隊奮戰(zhàn)兩個月,將原有調試工期壓縮一半,全面提高調試效率。

免責聲明: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、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,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,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(jù)。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,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。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、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,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。
相關推薦
新研發(fā)的多孔碳氣凝膠超低溫電容器可為火星和極地任務提供支持

新研發(fā)的多孔碳氣凝膠超低溫電容器可為火星和極地任務提供支持

現(xiàn)在,研究人員在ACS的《Nano Letters》中報道了一種新研發(fā)的3D打印多孔碳氣凝膠,可用于超低溫超級電容器的電極,減少了未來太空和極地任務的加熱需求。
日本科學家攻克鋰電池壽命頑疾:1700次充放電后容量高達95%

日本科學家攻克鋰電池壽命頑疾:1700次充放電后容量高達95%

作為數(shù)碼產品、新能源電池的重要基礎支撐,對于鋰電池技術的實質性突破,不少人都在期盼。據(jù)報道,第一塊現(xiàn)代鋰電池的發(fā)明地日本,終于取得重要進展。具體來說,日本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教授Noriyoshi Matsumi帶領團隊開發(fā)了一種由雙亞氨基-萘醌-對亞苯基共聚物制造的新型粘合劑,它可以實質性提升多次充電循環(huán)中保持容量的能力。
兩會能源最強音 | 南方電網廣東湛江吳翔:推進海上風電側配置儲能

兩會能源最強音 | 南方電網廣東湛江吳翔:推進海上風電側配置儲能

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將于3月5日召開,全國人大代表、南方電網廣東湛江供電局220千伏雷州巡維中心副站長吳翔已是第四次赴北京參會。吳翔接受南網傳媒全媒體記者采訪時透露,此次將建議推進海上風電側配置儲能,加快海上風電和儲能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俄羅斯開發(fā)用體溫轉化為能量的充電技術

俄羅斯開發(fā)用體溫轉化為能量的充電技術

全世界都在開發(fā)把體溫轉化為能量的充電技術。俄羅斯也不例外。莫斯科電子技術研究所正在研究一種能夠把熱能轉化為電能的材料,將來可以直接在手上或背部為便攜式小裝置充電。相關研究發(fā)表在《可持續(xù)性》雜志上。
大連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應用于微型儲能器件和自供電集成系統(tǒng)

大連化物所研制出多功能MXene油墨應用于微型儲能器件和自供電集成系統(tǒng)

近日,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忠?guī)泩F隊與劉生忠團隊合作,開發(fā)出一種多功能的水系MXene印刷油墨,并基于該油墨打印出微型超級電容器、鋰離子微型電池和全柔性自供電壓力傳感系統(tǒng)。相關研究成果發(fā)表在《先進材料》上。

推薦閱讀

熱文

Copyright © 能源界